天问一号

Tianwen 1

科学目标

通过天地配合探测,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,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、表面形貌与地质构造、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、物质组成、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科学问题。

为完成火星科学探测任务,环绕器和火星车共搭载了13类科学探测仪器。

基本信息
  • 发射时间:2020年7月23日
  • 发射地点:文昌航天发射场
有效载荷

环绕器配置了中分辨率相机、高分辨率相机、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、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、火星磁强计、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、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7类有效载荷;

火星车配置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、多光谱相机、地形相机、次表层探测雷达、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、火星气象测量仪6类有效载荷。

中分辨率相机(MoRIC)
中分辨率相机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绘制火星全球遥感影像图;进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探测,包括火星表面成像,火星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研究。
高分辨率相机(HiRIC)
高分辨率相机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获取火星表面重点区域精细观测图像,开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研究。
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(MOSIR)
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开展火星次表层结构和地下水冰的探测,火星表面地形研究以及行星际甚低频射电频谱研究。
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(MMS)
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获取火星表面可见和红外高分辨率反射光谱,分析火星矿物组成与资源分布,研究火星整体化学成分与化学演化历史。
火星磁强计(MOMAG)
火星磁强计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环境,研究火星电离层及磁鞘与太阳风磁场相互作用机制。
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(MINPA)
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对火星等离子体中的粒子特性进行研究,了解火星大气的逃逸;研究太阳风和火星大气相互作用、火星激波附近中性粒子加速机制。
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(MEPA)
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搭载在环绕器上,用于研究近火星空间环境和地火转移轨道能量粒子的能谱、元素成分和通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;绘制火星全球和地火转移轨道不同种类能量粒子辐射的空间分布。
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(MarSCoDe)
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搭载在“祝融号”火星车上,包括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(LIBS),短波红外光谱显微成像仪(SWIR)和微成像相机。LIBS(240-850 nm)用于元素组成分析;SWIR(850-2400 nm)用于矿物和岩石的分析和识别;微成像相机(900-1000 nm)可以获得探测目标的高空间分辨率图像。
多光谱相机(MSCam)
多光谱相机搭载在“祝融号”火星车上,用于获取着陆区及巡视区多光谱图像、火星表面物质类型分布。


导航地形相机(NaTeCam)
导航地形相机搭载在“祝融号”火星车上,用于获取火星地形数据,包括坡度、起伏度、粗糙度等特征。

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(RoPeR)
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搭载在“祝融号”火星车上,用于获取火星地表和次表层超宽带全极化回波数据,探测巡视区次表层结构,获取次表层地质结构数据。
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(RoMAG)
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搭载在“祝融号”火星车上,用于检测火星表面磁场,火星磁场指数以及火星电离层中的电流;与环绕器配合,探测火星空间磁场,反演火星电离层发电机电流,研究火星电离层电导率等特性。
火星气象测量仪(MCS)
火星气象测量仪搭载在“祝融号”火星车上,用于监测火星表面温度,压力,风场和声音等的时间和空间变化。在着陆之前,还可以在环火轨道上收集温度和声音数据。


















数据资源

检索下载:https://moon.bao.ac.cn/